五種皮膚上常見的細菌
作者Regina Bailey
我們的皮膚由數十億種不同的細菌組成。隨著皮膚和外部組織與環境的不斷接觸,微生物可以很容易地進入身體的這些區域。大多數駐留在皮膚和頭髮上的細菌是共生的(對細菌有益,但對宿主沒有幫助或傷害)或互惠(對細菌和宿主都有益)。一些皮膚細菌甚至通過分泌防止有害微生物居住的物質來防止致病細菌。可以通過警告免疫系統細胞反應來抵抗病原體入侵。儘管皮膚上的大多數細菌是無害的,但其他細菌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問題。這些細菌可引起輕微感染(癤瘡,膿腫和蜂窩性組織炎),嚴重感染血液,腦膜炎和食物中毒。
皮膚上的細菌特徵跟它們繁茂的皮膚環境有關。有三種主要類型的皮膚環境主要由三種細菌組成。這些環境包括皮脂或油性區域(頭部,頸部和軀幹),潮濕區域(肘部和腳趾之間的折痕)以及幹區(手臂和腿部的寬闊表面)。丙酸桿菌主要存在於油性區域,棒狀桿菌佔據潮濕區域,而葡萄球菌屬物種通常存在於皮膚的乾燥區域。下面的例子是皮膚上發現的五種常見類型的細菌。
1
of 05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痤瘡丙酸桿菌
痤瘡丙酸桿菌在皮膚的毛囊和毛孔深處發現,在那裡它們通常不會引起問題。然而,如果皮脂油過量生成,它們會生長,產生損害皮膚並導致痤瘡的酶。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 Getty Images
痤瘡丙酸桿菌在皮膚和毛囊的油性表面上繁殖。這些細菌有助於痤瘡的發展,因為它們由於過量的油酯和堵塞的毛孔而增殖。痤瘡丙酸桿菌使用皮脂腺產生的皮脂作為生長養分。皮脂是脂質組成的脂肪,膽固醇,和其它脂類物質的混合物。皮脂對於保持皮膚健康是必要的,因為它能滋潤和保護頭髮和皮膚。由於皮脂堵塞毛孔,導致痤瘡丙酸桿菌細菌過度生長並誘導白細胞 引起炎症的反應。
02
of 05
Corynebacterium
白喉棒狀桿菌(Corynebacterium diphteriae)
棒狀桿菌細菌產生導致疾病白喉的毒素。
圖片來源:BSIP / UIG / Universal Images Group / Getty Images
棒狀桿菌屬包括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細菌物種。棒狀桿菌細菌產生導致疾病白喉的毒素。白喉是一種通常影響鼻子喉嚨和粘膜的感染。它的特徵還在於隨著細菌在先前受損的皮膚中定殖而發生的皮膚損傷。白喉是一種嚴重的疾病,在嚴重的情況下可能會對腎臟,心臟和神經系統造成損害。即使非白喉棒狀桿菌已被發現在免疫系統受抑制的個體中具有致病性。嚴重的非白喉感染與手術植入裝置有關,並可能導致腦膜炎和尿路感染。
03
of 05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表皮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是身體和皮膚中發現的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圖片來源:Janice Haney Carr / CDC
表皮葡萄球菌屬細菌通常是無害的健康個體很少引起疾病的皮膚居民。這些細菌形成一層厚厚的生物膜(粘性物質,保護細菌免受抗生素,化學物質和其他危險物質或條件的影響),可以粘附在聚合物表面。因此,表皮葡萄球菌通常引起與植入的醫療裝置例如導管,假體,起搏器和人造瓣膜相關的感染。表皮葡萄球菌也已成為醫院獲得性血液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且對抗生素的耐藥性日益增加。
04
of 05
Staphylococcus aureus
金黃色葡萄球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被發現在人類和許多動物的皮膚和粘膜上。這些細菌通常是無害的,但是在破損的皮膚上或在阻塞的汗液或皮脂腺內可能會發生感染。
圖片來源:SCIENCE PHOTO LIBRARY / Science Photo Library / Getty Images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皮膚細菌的常見類型,可以在皮膚,鼻腔和呼吸道等區域發現。雖然一些葡萄球菌菌株無害,但其他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可引起嚴重的健康問題。通常通過身體接觸傳播金黃色葡萄球菌,並且例如通過切割破壞皮膚以引起感染。MRSA通常是因住院而獲得的。由於位於細菌細胞壁外側的細胞粘附分子的存在,金黃色葡萄球菌能夠粘附到表面。他們可以堅持各種類型的儀器,包括醫療設備。如果這些細菌進入體內系統並導致感染,後果可能是致命的。
05
of 05
Streptococcus pyogenes
化膿性鏈球菌
化膿性鏈球菌可導致皮膚感染(膿皰瘡),膿腫,支氣管肺部感染和可導致併發症的鏈球菌咽喉炎的細菌形式,如急性關節全身性疾病。
圖片來源:BSIP / UIG / Universal Images Group / Getty Images
化膿性鏈球菌細菌通常定居於身體的皮膚和咽喉部位。化膿性鏈球菌在這些區域居住,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會造成問題。但是,化膿性鏈球菌可以在免疫系統受損的個體中變成致病性的。該物種導致許多疾病,從輕度感染到危及生命的疾病。其中一些疾病包括鏈球菌咽喉炎,猩紅熱,膿皰瘡,壞死性筋膜炎,中毒性休克綜合征,敗血症和急性風濕熱。化膿性鏈球菌產生破壞身體細胞的毒素,特別是紅細胞和白血細胞。釀膿鏈球菌更普遍地被稱為“吃肉的細菌”,因為它們會破壞被感染的組織,造成所謂的壞死性筋膜炎。
Edenswear建議您平時要做好身體的衛生清潔工作,生病以及老人更要注意避免細菌感染
Sources
- Todar, Kenneth. "The Normal Bacterial Flora of Humans." Online Textbook of Bacteriology. Accessed 28 Jan. 2015 (http://www.textbookofbacteriology.net/normalflora.html).
- Akst, Jef. "Microbes of the Skin." The Scientist. Published 13 Jun. 2014 (http://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40228/title/Microbes-of-the-Skin/).
- Otto, Michael.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 the 'accidental' Pathogen."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7.8 (2009): 555–567. PMC. Web. 29 Jan. 2015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07625/).
- 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Updated 24 Jan. 2014 (http://www.niaid.nih.gov/topics/antimicrobialResistance/Examples/mrsa/Pages/default.aspx).
- GAS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Group A Streptococcal (GAS) Diseas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Updated 5 Jan. 2014 (http://www.cdc.gov/groupAstrep/about/faqs.html).